台币是什么
台币,是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后的法定货币,1949年6月15日起开始发行流通,ISO 4217代号为TWD(或简称为NT$、NTD)。
其基本单位为圆,简作元。口语中常以块代圆;闽南语亦以箍(白话字:kho͘)代圆。亦有部分汉语使用者会以毛代角。
发行历史
官方说法
8年台湾通货膨胀时期所发行的100万纸钞新台币的前身为台币,又称为旧台币,在1945年5月22日开始发行。当初旧台币被定位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货币,日治政府的台币与国民政府的台币一比一兑换。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战后金融状况不稳定,因此台湾未使用当时通行于中国大陆的法币、金圆券,另外再发行台币。
关于发行新台币原因的官方说法,是由于1948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,连带也使旧台币大幅贬值,造成台湾物价水准急遽上扬。
不过另一种关于发行新台币原因的版本,指出是因为所谓的台湾光复初期,国民党在台湾把一些民生物资,如糖、米之类的,都搜括到中国本土去进行所谓的剿共,造成台湾内部民生物资短缺,使得台湾的米价甚至比上海当地的米价还高(当时台湾有产米,上海没有),因此造成台湾通货膨胀,一日三市,币值急速贬值,就算有钱也可能买不到米。
新台币
新台币在2000年发行的1000圆之前,都是依照“中央银行在台湾地区委托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”,由中央银行委托台湾银行发行,上印“台湾银行”字样,法定地位比照国币。2000年订颁“中央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”,废止“中央银行在台湾地区委托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”,将新台币正式订为“国币”。国币依“中央银行法”由中央银行发行,停止委托台湾银行,上印字样亦改正为“中央银行”。
当时曾有人质疑此举是否为伸张“中华民国在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”之主张,当局正式回应为:自1968年7月1日中央银行在台复业起,新台币发行单位法定即为中央银行,台湾银行只是受托单位,上印“台湾银行”为长期的误会。
而1000元及500元则于2005年7月20日再度改版,增加原本只有2000元才有的光影变化箔膜,安全线改为光影变化箔膜式安全线。500元的刷色变得更深。
版本
1992年原“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”公告废止,作为国币之银元丧失发行法源。由于国币依中央银行法规定由中央银行发行,于是在2000年7月1日订颁“中央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”,停止委托台湾银行发行。各法律条文中原以银元为单位亦修法改为新台币。新发行1000圆纸币,上印字样改为“中央银行”,其图案之瑕疵于2004年版已移除。
2002年6月30日废止“中央银行在台湾地区委托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”,2002年7月1日起原委托台湾银行发行之新台币停止流通。
建国百年纪念钞票
2011年1月6日中央银行发布了面额100元建国百年纪念钞票的法定流通钞票,主要是庆祝“中华民国”建国100周年。为避免设计差异过大以致市面上现行的伪钞辨识机器及自动贩卖机、自动售票机等无法使用,与原钞不同之处仅在于背面左下角文字由“中华民国八十九年制版”改为“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”。